科研新手该如何找到合适的文献?| 开启科研之路
在上一篇《科研新手该如何读文献》中,王威教授先容了读文献的一些技巧。可是,仍有许多同学不相识如何找到一篇真正有用的文献,尤其是在导师交给自己的题目并不是十分详细的情况下,本文将解决这一问题。撰文 | 王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X同学,展信佳。上次跟你聊了一下如何读文献,你回信说收获很大。
但你也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以为很是好,对我也很有启发。在这封信里,我再跟你聊聊新生如何找到合适的文献,以及读文献如何适可而止。写在前面• 首先我想强调,原则上来说,任何科研新手都市遇到以下这些问题,所以你不必张皇和焦虑。
随着自己实验和读文献的履历不停富厚,这些问题也就逐步地解决了。• 以下的许多说法,可能你看上去仍然有点抽象。
究竟通过文字,我无法提供手把手的指导(读文献这件事原来也无法如此指导)。此外,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不大相同,课题的类型、小我私家的履历、英语能力、思维方式都有差异,因此我也只能提供一些平常的、通用的建议。
详细的意会和操作,要靠你自己来体会和实践。固然,也很接待你跟我劈面讨论。• 另外,我深知我脑中的“很清楚”和你脑中的“很清楚”往往不是一回事。
在导师看来可能很是简朴,很是透明的观点、思路、逻辑,在学生那里有可能雾里看花,甚至误解。这本质上是因为你我二人的知识配景、思维习惯差池等导致的,因此是无法根除的问题。鉴于此,我会努力注意到你的需求,而你也格外需要有发问的精神。咱们二人要不厌其烦的相同,确保课题开始时期就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Q: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通过读文献获得资助?A:第一步是要明确自己的课题。进入课题组的一段时间后,我一般会和你劈面讨论一次课题。我们谈判到希望学生研究什么课题,并会解释为什么要研究,以及要到达什么目的,也就是研究内容、配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目的。这一次讨论可能是你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谈话之一,希望你高度重视,用心和我深入仔细地讨论;而且注意我说的细节,确保自己完全明白了我所说的意思,相互之间不要有误解。
如果有问题,一定要问清楚,省得你以后浪费许多时间。当你确定了课题后(“红烧肉不粘锅的研究”),要给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去读文献,否则很容易淹没在文献的海洋里。
读文献,第一个目的是补齐知识点。因为对于一个新课题来说,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需要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和同学们的讨论,把自己不明确的知识补上。这个历程有一点像是念书的时候,课上部署的一个小作业。
为了补知识而看文献是相对简朴直接的。读文献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相识某个领域的生长现状,以明白我们讨论中提到的“为什么要研究,以及要到达什么目的”。好比你的课题是关于红烧肉的,那第一点你就要知道什么是红烧肉,第二点你需要去查文献,相识红烧肉现在做到什么田地了?例如红烧肉现在有哪些热门的烹饪方法,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生长机缘等等。
这些内容,无论你是做红烧肉的什么详细课题,都应该要相识的。相识了配景知识,相识大家在做什么,并不代表你就知道你要做什么。所以在确定了自己课题的基础上,要联合适才相识的这些知识点,看一看我和你讨论的要做的事情,别人有没有做过一样或者类似的事情?别人遇到什么难题,取得了什么结果?你要做的这个事可行性高不高?研究价值大不大?这是文献调研最重要的环节(在你的结业论文里这一部门叫做“研究配景与意义”)。在回覆完这些比力基础的问题以后,如果获得的效果是比力努力正面的,下一步才要思量你要做的这个课题详细怎么操作,别人之前做的有没有什么可参考的地方。
这一部门对应你开题陈诉中的实验方案环节,对于刚拿到一个新课题的新同学来说是比力细、比力难的,需要在课题的举行历程中不停地来完善、来学习。要注意,读文献不是效果,而是历程。
这个历程的最终效果,应当是通过对文献有效的整理得出结论和行动建议(见下文“读文献,如何做到适可而止?”部门的详述),如果没有这些,文献就是白读了。Q:怎么找到合适的文献呢?A:在确定好课题的基础上提取关键字,举行文献搜索。也就是要将自己的课题剖析为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例如,如果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制止红烧肉粘在不粘锅》,那显然这几个关键词就是“红烧肉”、“不粘锅”、“粘附”。而稍微庞大一些的课题,内里涉及的知识点就更多,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做一些基本的学习。查找文献的地方,无非就是那么几个,什么web of science、知网之类等种种数据库。
但最重要的是谷歌学术,因此要学习如何登陆谷歌学术,如何高效的使用。只管少依赖百度或者百度百科(有些词条有专业人士背书的好一点)。类似的,维基百科(Wikipedia)也是不能尽信的。可是这些互联网内容还是有些参考价值。
以下特别指出对新人来说几个最有价值资料的泉源:领域内某些特定的牛课题组(这个需要一些履历或者前人的指点);综述文章;老师给的一些论文(老师在和你讨论课题的时候,一般都市给一些文章让你着手开始看,从这些论文中也可以引申出更多的论文);从课题组内的同学、师兄师姐们那里咨询获得。以上搜集到的所有资源中文英文都可以,而且硕士论文或者博士论文也会对你有很大资助,因为这些论文往往更通俗易懂,或者写得越发详细。
通过以上的搜索,你应该已经开端相识了一大批相关的文献,而且经由了最初的泛读(见上一封信中的“瞟一眼”)。在花更多时间阅读之前,要和老师相同,把这些文献给老师简朴的过目,而且说一说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以确认这些文献是否是针对你课题的正确的文献。
一个新生常见的错误,是自己搜了一大堆文献,然后闭门造车,闷头读了良久,事情量满格,可是没什么上进。这个错误的地方在于,一是没有跟老师相同(对于新人来说不要怕总问问题);二是没有粗读一下,获得一个简朴的印象和分析判断(新人总是喜欢把勤奋和高效弄混)。所以浪费了许多时间。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面“读文献如何做到适可而止?”部门还会详述。
Q:有人说要看综述,也有人说要看最新的顶刊文章?到底应该看哪个?A:对于新手来说,我认为综述文献特别重要,是相识一个领域切入点的最佳手段。通过一篇综述,可以相识一个领域的全部重要内容,以及经典的文献,并看清研究现状和存在的研究机缘(这也不就是你读文献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夸张地说,如果你找到了几篇很是契合的综述,那这个课题的文献阅读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如何找到这些经典的综述呢?一个是靠前人的推荐,另一个是去谷歌学术或者web of science搜索某个关键词引用率特别高的文章。
另有就是读文献的时候看论文中intro部门总引用哪些文章。除了综述,一些书籍的章节也是很是好的资源。
凭据我写作书籍章节的履历,作者会对某个话题论述的比力全面,而且会注意内容足够基础,因此很适合入门阅读。综述也好,书籍也罢,在一个康健的课题组,你只要敢开口,总会有师兄师姐或者导师来资助你寻找到相关的资源。Q:如果没有明确的课题,只有一个模糊的偏向,导师又很忙,我该怎么?A:凭我的印象,导师约莫有三种造就模式:放羊、微治理(micro-manage)和中间门路。
第一种:“牧羊人”导师,比力喜欢只给学生一个比力模糊的偏向,或者说给了一个大偏向,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其中的一些科研机缘;或者给一个大的目的,让学生想方案来实现。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让学生完全自己探索课题,自行搜文献、做实验、分析数据、发paper等,而导师险些不外问。
这虽然有其毛病,但一个利益是,会把那些自学能力强、有很强自我驱动力的学生筛选出来。因此,也会经常听到某个学术界牛人年轻的时候就是野路子蹚出来的故事。第二种:“产物司理”导师,会把课题从前到后每一步帮学生摆设的明显白白,甚至计划好了每一周(以致于每一天)的事情目的、实验方案及可能的效果,只等学生来动手操作、数据处置惩罚。
极端一些的,会时不时的潜伏在学生身后,监视学生的操作。这虽然有其毛病,但利益是学生不用太多思考(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利益),只要随着老板的指示做。
而且这种课题往往也比力容易发文章,而且还会因为导师从做实验到数据处置惩罚到写paper都是手把手教的,学生也会学到很是多的技术。这种一般发生在刚刚建设的年轻的课题组,或者是导师事业心很是强的时候。
我们课题组在这个光谱中处于比力中间的位置。我一般会在学生造就的初期(好比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第一个课题)给学生一个比力明确的课题。
导师会跟学生一起详细讨论这个课题的研究配景、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的,而且计划实验开端方案等细节。有时,我也没有想得特别清楚,或者时间顾不外来的时候,可能没措施坐下来开两小时的讨论会,只能给学生一些质料,并做一些说明,寄希望于学生能从其中提炼出研究内容。
但岂论是哪种形式,如果学生和导师相同顺畅,那学生应该会对这个课题的内在以及延伸都很是的清楚,搜索文献起来应该有很是强的针对性。所以,如果你认为老师给的课题很模糊,那需要仔细思量一下,是不是和导师的相同不是很顺畅?能不能尽早和老师再相同一下?而当学生比力有履历以后,会逐渐像牧羊人过渡,让学生能够磨炼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Q:在与导师交流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怎么办?A:在写下本文后,课题组的同学写下了如下的结业总结,让我意识到,其实我自以为的“已经把课题讲的很明确”,可能往往还会让学生以为云里雾里。
这几多印证了我最开始所说的师生认知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导师并没有切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学生提供的解决措施也很有操作性。
“我们组刚接触科研的同学身上经常会有这种困惑:“老师就告诉我了一个大偏向,让我去试试,我到底该做什么实验呢?” 其实在我刚进组的时候,也经常有这种想法。每次实验没有目的性,做实验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导致数据产出了一大堆却又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厥后逐步的在老师和实验室其他同学资助下才逐步对这一问题有所改善。
那么如何才气明确实验的目的呢?我认为在研究主要有两个阶段,而且两个阶段中我们的目的是差别的。首先在刚开始接触一个课题时,导师往往会发给我们几篇文献,希望能重复出文献的效果,或者把文献中的方法稍加联合,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个时候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根据文献中所述方法,重复出他们的效果,像对着菜谱做菜一样,这个时候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地熟悉实验流程,清楚内里的一些细节,而且能对实验效果的有一个大致预期。
虽然我们这时的目的是重复其他人的效果,可是如果不能完美的重复出来也不用特别纠结于此,否则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实验漩涡中。在这一阶段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就会发现一些新的现象,这时我们就应该连忙转换实验目的了。往往发现新现象以后,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将四周的实验参数扫一遍,这样确实能产出许多效果,可是下一步的实验应该怎么走却很令人头疼。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一般会暂停一下实验,仔细思量一下接下来的实验目的。这个历程主要可分为三个步骤:1、明白问题;2、提出假设;3、实验预期;最后我们凭据预期的实验效果举行针对性的实验,再拿到新的实验数据,在举行新一轮的“问题—假设—预期”的历程,这样“迭代”多次以后应该就能将一个课题举行差不多了。我想说实验中发现的许多新现象可能在某些时候让我们无从下手,成为一个个“肩负”。可是只要合理地分析和实践,也能成为一个个“golden mine”。
Q:读文献,如何做到适可而止?A:新生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在论文中看到的每一句话都想弄懂,生怕错失关键信息;或者遇到的每个小问题都很好奇,都想弄明确。这样造成的效果,就是花了许多时间在读文献,可是收获有限。
而且因为什么都吸收,什么都查找,所以信息杂乱无章,不成体系;也无法重复加深某个印象,因而容易遗忘,也明白的不够深入。简朴地来说,就是效率低。如何提高读文献效率?这是一个很是庞大的命题,需要多年的履历和探索。
以下是我的履历:首先,要强迫自己认识到读文献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无止境的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而不更进一步。如果需要,可以天天给自己牢固一个阅读文献的时长,从而欺压自己高效。(在上一封信中,我提出通例科研状态下天天一小时的文献阅读是合理的。
)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查找阅读文献,通常只需几天就可以对某个特定主题做到基本的熟悉。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简朴地认为是一个小的任务时间段。
如果凌驾了这个时间,说明自己效率不高。其次,需要很明确自己在找什么。既然时间有限,就强迫你浅尝辄止,所以必须要在查找文献之前确定自己找的关键词。
更重要的是,找到什么目的就算完成任务?因为对于一个话题可以无限制的搜索查阅下去,所以需要把搜索文献支解成一个个的小任务,在每一个任务竣事时都要有结论和行动建议。最好能够有信息归纳整理的方法(可以纸条记录,也可以做电子条记、写ppt等),把搜集到的信息分门别类的记载,并标注好引用出处。
这是你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另外,一个常见的情况是,随着阅读文献,发现自己当初设定的目的不合适/狭窄了,或者涌现出了更多的话题、可能性或者新奇的工具。可以把这些路上捡到的工具先简朴记下来,但不要脱轨。
除非是科研开始时,导师或者自己设定的任务太不合适,否则在一次阅读文献任务中,应当把原定要查找的话题竣事后(记得总结和整理),跟老师汇报讨论后,凭据需要再开始新的话题的阅读。因为时间有限,你的能力也有限,早期文献阅读的目的一定要和你的课题密切相关,也只管把时间花在值得精读的文章上。
如何确定是否密切相关?试着问自己:这句话我读不懂,或者这个小问题我如果不搞清楚,会影响我明白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会对我的课题的主要内容发生影响吗?如果谜底是否认的,那请你把你的问题先记下来,然后忽略它们,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等你更强大一点,或者等你有了更多时间,再回来解决。如果这个问题自己欠好回覆,请实时和导师相同。
以上强调了阅读文献要专注于自己的目的,因此不行制止会遗漏许多目的之外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可能,这些idea在阅读历程中应该记载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解决,这包罗上课、看论文、和老师同学们的讨论,以及自己实验的感悟等。另外,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许多问题受限于自己的眼界。因此,随着自己逐步发展,许多原先的问题也就逐渐清晰了。
最后,我想提醒你,以上的这些做法,说来容易做来难,需要履历。我刚开始读博的两年,面临一个生疏的课题,也犯读文献效率低的问题:往往搜了几个星期的文献,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可是导师跟我说,他只要一两天就可以了。我其时很震惊,也很内疚。
现在转头来看,这是因为他对于关键词掌握地更精准,他在满屏幕的论文题目中能够迅速筛选,而且每篇文章也能够联合他的知识,很是快速地判断和想要找的工具的相关性。他数十年的积累让他效率比我横跨许多,这也是很自然的。X同学,先讲到这里。
如果你关于读文献、做学问另有问题,咱们有时机再讨论。王威,x年x月x日。
本文关键词:科研,新手,该,如何,找到,合适,的,文献,开启,kaiyun
本文来源:kaiyun-www.hequtrip.com
同类文章排行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探讨国土资源单位如何做好经济事务管理工作
- NFC设备倾巢出三大应用模式之情境探讨
- 国产顶级“二次元”IP:三国
- 在人工智能炒热机器人时,也被人把风带进了教
- 科研新手该如何找到合适的文献?| 开启科研之路
- ‘kaiyun’无状态被演是那场比赛?NBvsOMG无状态被演比赛视频
- 珍爱智商,远离“区块链”
- 幼儿园教资面试试讲模板,真的是太实时了!快快收藏吧
最新资讯文章
- 科研新手该如何找到合适的文献?| 开启科研之路
- 结业论文:论文写作最详细的流程与技巧
- SCI论文拟任命是不是就是顺利揭晓了?
-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 浅论旅游循环经济的人文精神
- NFC设备倾巢出三大应用模式之情境探讨
- +Lab用6轴机械臂开发出蚕式3D打印装置Atropos
- kaiyun-新型激光焊接技术扩展钢合金应用车身构造安全
- 微软上一财季净亏32亿美元“kaiyun”
- 【kaiyun】炉石传说每日卡组推荐:国服前百节奏贼
- kaiyun:DNF深渊欧皇光环外观预览 深渊欧皇光环属性介绍
- 2017LOL战争学院的荣耀活动官网地址/奖励/规则介绍-kaiyun
- ‘kaiyun’无状态被演是那场比赛?NBvsOMG无状态被演比赛视频
- 王者荣耀冷门英雄的春天 娜可露露如何制霸野区【kaiyun】
- 幼儿园教资面试试讲模板,真的是太实时了!快快收藏吧
- 鼓子秧歌概述
- 广州萝岗区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以及发展策略
- 探讨国土资源单位如何做好经济事务管理工作
- LED灯带精巧布局美不胜收
- 三星拟利用人类驾驶员脑电波训练自动驾驶车辆的AI装置